2023年9月15日,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主办的‘P2P网络借贷的刑事风险防范’高端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。本次论坛汇集了来自监管部门、司法机构、学术界及行业代表等200余位嘉宾,共同探讨P2P网络借贷领域面临的刑事风险及防范策略,旨在促进行业健康、合规发展。
论坛开幕式上,中国人民银行相关领导指出,P2P网络借贷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服务实体经济、拓宽融资渠道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,但也暴露出非法集资、诈骗、洗钱等刑事风险。近年来,国家加大了对P2P行业的整治力度,通过完善法律法规、强化监管,有效遏制了风险蔓延。此次论坛的举办,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,推动行业从源头上防范刑事犯罪。
在主题演讲环节,最高人民法院的专家结合典型案例,分析了P2P平台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,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、集资诈骗罪等,并强调了司法实践中对‘资金池’‘自融’等违规行为的认定标准。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则从理论角度剖析了P2P借贷的刑事风险成因,包括信息不对称、监管滞后以及平台内控薄弱等问题,并提出应通过技术手段如区块链和大数据,提升风险监测能力。
论坛设置了圆桌讨论环节,与会代表就P2P平台的合规经营、投资者保护与刑事风险边界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。多家P2P企业负责人分享了自身在风控体系建设、信息披露和合规审计方面的实践经验,同时呼吁行业加强自律,避免因过度创新而触碰法律红线。
本次论坛不仅为P2P网络借贷的风险防范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实践参考,也彰显了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共同维护金融稳定的决心。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未来P2P行业应坚持‘小额、分散’原则,强化科技赋能,并建立多部门协同的监管机制,以切实降低刑事风险,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